微妙與奧妙
微妙可體會,奧妙則要參透,感受奧妙需要平靜的心,以及獨處,才能領悟個中滋味。心眼要用來觀察身邊細微的事物,如此生活永遠不會覺得無聊,並進而能從微妙之處,創造自己的奧妙。
課程內容
謝佩霓
靜宜大學英文系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碩士,南非史德蘭博胥學大學美學博士候選人,前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專業策展人,最為人知曉的是2000年在威尼斯雙年展推出「台灣館」概念,讓台灣藝術創作首度在威尼斯雙年展露臉。
並擔任過國家文藝獎、文馨獎、行政院公共藝術獎決選委員、文化部公共藝術審議委員等職,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藝評人協會(UNESCO-AICA)台灣分會常務理事,更獲得捷克卓越貢獻獎章、義大利共和國功勛騎士勳章和法國國家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未來與希望」講座 謝佩霓談微妙與奧妙
佛光山惠中寺為期29天30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6日第21場邀請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佩霓主講「微妙與奧妙」。曾擔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的她,以豐富多元的藝術涵養,帶領聽眾用心、用眼觀察大自然,及蘊藏在微妙的生活事物中,極其奧妙的美學。
她首先解釋「微妙」與「奧妙」的意義,「奧妙」(Subtle),意指細微到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老子》第十五章提到,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而漢字的「奧妙」 (Wonderful),最早出現在《多寶塔》奧妙法蓮華,諸佛之秘藏也。宇宙真理的奧妙,藏在一朵蓮花或一瓣馨香裡,即使面臨凋謝那一刻,也要惜取盛開的美麗。人們也喜歡引用唐朝龐蘊居士一首偈語:「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傅毅《雅琴賦》盡聲變之奧妙,抒心志之鬱滯,則說明古琴五根琴弦挑撥輕拂,即可產生音調變化,文人雅士透過音樂藝術文化造詣,顯現音樂玄妙之處及對生命的領略。
彩虹是自然界的現象,雨後太陽以42度角照射水分子,產生的折射形成彩虹。若照射角度達51度,會呈現第二次折射,就形成了「霓」,這是一種微妙。只要雨後陽光出現,有小水滴,一定會出現彩虹,若正好搭飛機在天空上,看到的彩虹是完整的圓,但地上的人不一定都能看到彩虹,每個人看到的彩虹也不同。謝佩霓認為這就如宇宙大道永遠存在,但每個人都有自己尋道的路徑......【人間社記者 李雪麗 台中報導】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