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辨力系列 - 探索失落的孔子
知名的儒學大師曾昭旭教授,這次的思想探索,不是為了讓人認識孔子,而是帶大家從至聖對「人」的詮釋中,重新反思我們在社會上的角色定位:「我是誰?」「我是什麼?」
了解更多 -
臺灣的水資源藍圖
這幾年,每逢夏季,「缺水」、「限水」已經成為台灣人民必然面對的痛苦,台灣有地下水,還有幾十個水庫,為什麼我們的水還是不夠用?
了解更多 -
金城武離開後的池上
金城武帶來的觀光海嘯,並未讓池上人迷失或挫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家鄉,也繼續有耐心的和遊客對話,一邊等待這波人潮退燒......
了解更多 -
人際關係與影響力
講話、聊天,都算是溝通的一種,每天都會與人溝通的我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他怎麼不懂我呢?這件事應該這樣做才對啊?」
了解更多 -
思辨力系列-老子這麼說
在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下,大眾很容易陷入黑與白、是與非、守法與違紀的二分陷阱與無止盡的口水爭辯。社會的爭吵與衝突,可能肇因於忘卻了東方的「三分法」智慧。曾仕強教授是第一位在央視主講百家講壇的臺灣講者;他幽默的演繹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智慧,從中道出當代可行的宇宙觀、人文觀與處事觀。
了解更多 -
將黑板放上天際
大學聯考全國第排名第七,選入醫學系的呂冠緯,卻棄醫從教?不滿30歲的他,怎麼看待臺灣的學習環境?
了解更多 -
樂活系列 - 人生總有應對的方法
今天的講者,身上罹患的就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醫生曾斷言他最多只能活到18歲,但如今他已經23歲了,並且是一位臺大法律系的高材生。
了解更多 -
臺語得欲消失去?
語言不只是工具,它代表的是歷史和一種生活方式,當有一種語言快消失,也就代表有一段人類生活史可能隨著慢慢退散。
了解更多 -
霸凌,如何面對?
你經歷過在團體裡被排擠,或欺負的情境嗎?社會群體中,霸凌始終存在,不只是在校園,職場與社區,霸凌可說無處不在。霸凌在每一段人生經驗,都可能累積成巨大的負面情緒,影響深遠。
了解更多 -
從食癒到食育
人體就像個房子,重要的是房子的結構必需穩固;而房子最重要的梁柱,就是健康的飲食觀念。
了解更多 -
給自己一條路,也給臺灣一條路
超級教師蔡淇華分享:興趣是學得好的關鍵,不要放棄自己的天才,勇敢在工作中學!
了解更多 -
走過傷痛 - 伴你走過火印之路
將壞情緒化為行動力,加入陽光基金會協助燒燙傷者的陣容。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