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大師 - 悲欣交集 - 李叔同的純美人生
當聲樂家遇到李叔同「長亭外,古道邊......」的旋律,會有不一樣的撞擊嗎?李叔同是才子林語堂眼中最有才華的天才,也是最奇特、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到底他為何剃度出家?卻又念佛不忘救國?
了解更多 -
百年大師 - 從炫人到避世:文學女神張愛玲
清大教授楊佳嫻,曾在清大線上開放課程教授張愛玲的作品,以身兼教育家與作家的身分,帶領熟悉或是不認識張愛玲的觀眾,一探上海文壇的文學女神張愛玲的文字傳情之謎。
了解更多 -
盤點資產 安心退休
臺灣已經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未來長命百歲將成為常態,然而一旦退休後,收入銳減,形同降低生活水準。為了不要成為「下流老人」,一般人到底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夠安心養老?
了解更多 -
活出自己的第三人生
什麼是第三人生?當我們歷經求學、就業的階段,達到了人生的高峰,接下來就進入了第三人生。退下了職場上的責任與壓力,可以更有機會完成夢想,成為真正的自己。
了解更多 -
轉職人生不害怕 斜槓人生更寬廣
當我們走到職場生涯中場,很多人會對工作,甚至對生活感到迷惑。此時應該要怎麼改善狀況?「改變」經常令人恐懼,要怎麼踏出轉變的腳步卻不感到害怕?其實只要下決心,勇往直前,即使是看似不穩定的斜槓人生,也會是一條寬廣無比的道路!
了解更多 -
放下拳頭
林勝傑是臺灣第一位少林寺俗家弟子;他透過習武,深刻體會到,唯有透過禪武合一的修鍊才能找到自己,進而提升自己。更透過科學儀器對武者的分析,從中看出「動靜」其實可以並存一息,當中的關鍵原來是人的心念。
了解更多 -
從傾聽到創新
一直以來,音樂製作都被賦予一個專業的形象,但隨時數位時代來臨,原本只扮演聆聽者的觀眾,開始可以參與音樂的創作。而當你我都可以成為音樂裡的一部份時,人與音樂的關係就會開始改變。
了解更多 -
聰明醫師的學習配方
做事確實有方法,但是,最重要、最優先應該考量的應該是「動機」啊!
了解更多 -
看見台灣新世代
人口結構的改變,是未來50年,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之一。 台灣原本就屬於移民社會,當外籍配偶人數越來越高, 我們也正在經歷一場人口組成的轉變。
了解更多 -
親愛的家人在我還記得你時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全臺65歲以上長者,四個人中有一人,可能患有認知障礙。如何認識它,面對它?
了解更多 -
方塊字的靈魂
中國文字中的楷書,是一種取法自自然與宇宙的文字;而因為它的字形方正,造字邏輯一致性高,所以有人將它稱為「方塊字」,並奉為「字之楷模」。
了解更多 -
走過傷痛 - 災難,是福?還是禍?
林耕新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多年來參與了大園空難、921地震、八八風災,甚至是高雄氣爆等多次重大災難,協助災民及受難者家屬收拾受創的心靈,尋得心靈撫慰的方法。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