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公益辯護到大法官
大法官黃虹霞來自農家,靠著苦讀考上台大法研所,畢業後進入萬國法律事務所執業,經常做公益辯護,曾經手多件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更是首位獲得總統提名大法官的執業律師,透過這次的講座能讓大家更了解公益辯護律師與大法官所做的事情有那些不同。
課程內容
一場場大師盛會,讓您與大師面對面,親近大師風采!
崇友大師系列講座,由崇友基金會與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合作,邀請文化、藝術等,各領域重量級大師開講,期待藉由講者豐富的知識涵養,與長年在專業領域的成就典範,開啟閱聽大眾的文化視野,培養更深層次的人文素養。
講者介紹:
黃虹霞
現任司法院大法官,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曾就讀台大法律研究所,後因取得律師執照,進入萬國法律事務所執業,前後長達35年。執業範圍包括民事、刑事及行政訴訟,並曾擔任金控董事與投信之監察人,實際參與上市公司之經營。經歷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庭第八屆調解委員、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小組委員、台大法律系兼任教師......等,多項職務。
內容簡介:
你認知中的律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是將委託人的請求完成,或者認真把訴訟打完嗎?這是黃大法官在演講開始時常給聽眾的小提問,從公益辯護律師到大法官,她透過自己曾參與其中的四個公益辯護的案件為例:羅讚榮案、高先生案、古金水案及后豐大橋案,向台下觀眾仔細講解過程,分享一路的心路歷程。「看到事物的第一眼,先別急著下定論」這是黃大法官在作現場指認時,一直謹記在心的話,從媒體報導,到發現案情不單純,再經過仔細盤查,最後案情開始有重大的轉變,翻轉當事人的生活,這連串過程是黃大法官的心證歷程。並以電影《郵報:密戰》舉例,談到大法官釋憲的過程希望讓大家了解公益辯護律師及大法所做的事情。
合作單位介紹:
崇友文教基金會本著「有限資源,無限關懷」的精神,透過「科學教育」、「美感教育」、「學習服務」及「弱勢關懷」等,提供多元學習機會,拓展人文胸懷,培育優質公民。養成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責任、態度、價值與能力。自2017年,與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合作開設「崇友大師講座」,擬透過文化與科技的跨界學習,重思與激發美感的想像力與多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