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收藏
升級訂閱
通知
登入/註冊
您好,已登入(登出)
menu
close
類別
必聽精選
精品課程
抒壓音樂
經營管理
故事童書
大師講壇
愛播國際
聽‧書展
投資新知
心靈饗宴
小說文學
娛樂明星
清涼音講堂
親子教養
人文薈萃
說唱相聲
語文學習
國學經典
詼諧笑話
有聲書摘
馬華文學
美食上菜
聲音劇場
Podcast
自在菩提
得力生活
作者
排行榜
常見問題
關於我們
我的帳號
登入 / 註冊
個人資料維護
變更密碼
我的訂閱
我的收藏
活動通知
個人訊息
禮物卡序號兌換
廣告合作
升級訂閱
首頁
類別
人文薈萃
人文與民主
人文與民主
作者:劉開
播放次數:723次
收藏
分享
本書主題是「人文與民主」,包括三個單元:一、「人文研究篇」,二、「民主篇」和三、「思想篇」,選萃余英時先生關於人文與民主議題的三篇未發表講演文稿,以及七篇舊作,〈「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為最新寫就論文,「可以說是同一旨趣的不同發揮。」余先生很早就關注華人社會的人文研究發展,1984年與已故的吳大猷先生討論人文與科學的發展時,已預見台灣社會中科學當令、功利取向的長程發展隱憂。兩位先生皆認為當時社會的進步集中在外在環境,個人的內向開發卻被遺忘了,於是產生很多道德、心理方面的問題。書中〈台灣人文研究之展望〉和〈「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兩篇講詞偏重討論所謂「人文研究」,在中國的思想脈絡下,究竟何所指,這與「人文與民主」這一主題是互相照應的。 本書以「人文與民主」為題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即針對「五四」以來「科學與民主」的口號而提出一種異議。余英時先生不否認科學的價值,但認為民主所需要的精神基礎絕不能僅限於科學。 除了人文研究,余英時先生也關心民主在中國的發展,他根據自己在思想史長年的耕耘,不僅對民主提出通論性的闡釋,亦就兩岸三地不同的民主發展提出歷史解釋。他表示1949年後,台灣之所以走上民主,中國沒有,是因為中國人文傳統在兩地截然不同的命運,台灣保留了,中國則徹底地破壞了。余先生並強調人文傳統中的儒學一支有許多普世價值與西方民主制度巧妙接合;換言之,儒家傳統是民主在華人世界的基石。 書名取之「人文與民主」,是余英時呼籲社會用人文給生命灌注精神價值,並期許台灣作為中國文化社群的代表,在有了民主的選票後,更能以「人文」修養改進民主體制的品質。
專輯列表
(共25集)
01 導讀:給台灣的最後建言/作者 顏擇雅
播放
02 自序
訂閱
03 人文與自然科學應如何均衡發展:吳大猷院士與余英時院士對談
訂閱
04 整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吳大猷院士與余英時院士對談
訂閱
05 文化建設私議:人文學術研究是當務之急 上篇
訂閱
06 文化建設私議:人文學術研究是當務之急 下篇
訂閱
07 「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
訂閱
08 「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五四」以後「整理國故」的運動
訂閱
09 「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國故運動第二期
訂閱
10 台灣人文研究之展望
訂閱
11 人文與民主:余英時院士「余紀忠講座」演講全文 上篇
訂閱
12 人文與民主:余英時院士「余紀忠講座」演講全文 下篇
訂閱
13 民主與文化重建:上篇
訂閱
14 民主與文化重建:下篇
訂閱
15 民主觀念與現代中國菁英文化的式微:上篇
訂閱
16 民主觀念與現代中國菁英文化的式微:下篇
訂閱
17 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中國思想史上四次突破
訂閱
18 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個體自由與群體秩序
訂閱
19 中國思想史研究綜述:士商互動與覺民行道
訂閱
20 「對塔說相輪」:談現代西方的思想動態 上篇
訂閱
21 「對塔說相輪」:談現代西方的思想動態 下篇
訂閱
22 「對塔說相輪」補篇:對評者的答覆 上篇
訂閱
23 「對塔說相輪」補篇:對評者的答覆 下篇
訂閱
24 「對塔說相輪」補篇:對評者的答覆 後記
訂閱
25 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
訂閱
回列表
通知中心
最新消息
個人訊息
熱門關鍵字
美食上菜
睡眠小常識
元氣過生活
李艷秋說成語故事
真逆齡
曾仕強
黑幼龍
張大春
王偉忠
相聲瓦舍
本網站使用cookie分析和其他追蹤技術為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通過使用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我們的
cookie政策
。
我同意
關閉
- - -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